據說便當是由日本發展出來,起源可追溯到日本的鎌倉幕府時代(1192年~),
而可愛的造型便當,所謂角色便當(キャラ弁)、裝飾便當(デコ弁)等
則是一位日本媽媽為了改善挑食的孩子而發想創作的,之後蔚為風潮。
目前這股風潮已吹向全世界,台灣也漸漸有許多媽媽為自己的寶貝製作可愛便當。
Flora從兒子幼稚園大班開始為他陸續製作造型便當,六年的學習與實作歸結簡單四點心得:
1.要有主題:人物、動物或花草樹木~~不拘。主題是造型便當的靈魂,孩子熟悉的卡通人物
特別能引發共鳴,驚喜的便當,讓他們期待便當時刻,自然"忘記"挑食。
2.配菜要點:
a.不可以湯湯水水,配菜要乾爽~例如:川燙、煎、炸、烤、炒,避免:燴、魯、紅燒等。
b.擺放要用"站立"而不能"躺下",才會立體好看~例如:花椰菜要像"種" 的方式擺放在便當盒。
3.色彩繽紛:能引發孩子的食慾,除了菜餚也可以搭配水果,如~蘋果能補足經過烹調後的菜餚無法提供的鮮豔色彩。
4.結合節慶:新年、四季、情人節、中秋節、萬聖節、聖誕節~~等。
今天製作哆啦A夢便當,如果沒有藍色蝶豆花,可以黃色或黑色替代,
哆啦A夢和哆啦美一樣原來都是黃色,是因為他被老鼠咬掉耳朵後嚇到才變成藍色。
藍色:蝶豆花+水泡成藍色;黃色:薑黃粉+水→替代原來的水煮成飯。
上圖2.白飯用保鮮膜包緊成一個圓形飯糰當大雄的臉,再製作小圓形當耳朵。
上圖3.藍色的飯糰+白米飯用擀麵棍壓成薄片。
上圖4.紅色是紅甜椒烤過去皮(舌頭應用胡蘿蔔,因偷懶沿用淺色甜椒,色差不明顯~悔)
上圖5.方法一樣,圖6.飯糰頭部劃一刀,甜椒剪成蝴蝶結放入再包緊。
玉子燒是日式便當的最愛之一,原因是有鮮豔的黃色,就像中式便當會放黃蘿蔔一樣,
還有它可以有無限的變化,今天是夾心玉子燒。
做法:
1.汆燙熟的蘆筍、紅蘿蔔、火腿條,用起司包起來。
2.蛋、紅蘿蔔、青蔥切小丁加鹽拌勻。
3.鍋子抹一層油,倒入少許蛋液未凝固前放1.捲起來,再倒蛋液捲起來~~直到用完。
雕飾蘋果一直是日式便當的最愛,一來色彩漂亮、二來可以造型又可以當飯後水果。
做法:
1.蘋果對切後、切成四方形(如圖:圖片由Flora2009年拍攝),泡鹽水避免變色。
2.在表皮切淺刀,可以直切成格子,也可以斜切成菱形,以梅花座的方式隔開將表皮取出。
一個色彩鮮豔、主題鮮明的卡通造型便當就完成了。
本文同步發表在親子天下